关于学习

date
Feb 6, 2022
slug
about-learn
status
Published
tags
认知
summary
学习效果 = 有效学习时间 * 学习状态 * 学习方法
type
Post
💡
学习效果=有效学习时间*学习状态*学习方法

有效学习时间

学习时间≠有效学习时间, why?
是因为学习时间一般是指学习准备前和学习结束后的全部时间,
全部时间中又包括吃饭、喝水、玩手机、上厕所、发呆,
这是需要警惕的,这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情往往占据了学习时间的较大的比重,
所以要想学习效果有变化,首先就是要提高有效学习时间的占比

学习状态

环境

在自习室、在公司、在家、在图书馆,每种环境对学习的效果都是有不同的影响的的,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基础。

情绪

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下强制自己去学习,往往是学不下去的,就好你在视图和一个情绪激动的人讲道理一般,当放松平静下来的时候更能事半功倍。

生理

  • 睡眠:直接决定精力基础
  • 运动:可以使大脑更灵敏、增强记忆力等
  • 饮食:精力燃料

学习方法

轮换学科

学习时切换学科,可以防止大脑对同一个学科产生疲惫感,不断接触新知识间接提高学习效率,同时可以达到类似达到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的效果,加深记忆。
tips: 思维和身体是一个整体, 学习时可通过 联想+肌肉记忆,深化知识印象。

刻意练习

突破每一层难度的边界都是思维的一种蜕变,其过程不言而喻,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大脑构造的三个区间:
  1. 舒适区:已熟练掌握的技能
  1. 学习区:一些有挑战的事情
  1. 恐慌区:以目前的能力完全无法驾驭
notion image
一定要突破舒适区去高效学习,否则舒适区会越来越小,拿破仑的一句话来描述很贴切就是 “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”,但同时步子也不要迈的太大,否则容易打击积极性,产生抵触心理。
tips: 每一次的思考都会刺激而增强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物质联接,所谓刻意练习,也就是疯狂连续的在做这样的事情。

结构化思维

类似书籍目录的管理方式,按照 逻辑顺序 把信息 归类分组
可以使用笔记或者思维导图,一遍遍的将自己的知识点精简,已达到 见题知其文 的效果,类似在大脑里建立索引。

主动输出

上面说的都是知识的输入,但输入不代表理解和掌握,输出是检验的唯一标准。
完整科学的学习过程:输入→输出→修正→再输入→输出...
每一次完整的学习闭环,也会更深刻的掌握知识,由此可见,输出是不辜负输入的最好方式
广为人知的 费曼学习法 就是如此,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、表达还可以加深记忆,同时还能帮助到他人。

学习误区

学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
人的精力会和学习效率成正比,而当进入疲倦期再学下去也没有意义不大,
因为该状态下 知识输入性价比低,信息无法进入脑子就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,不如进行休息和调整,所以利用好精力旺盛时间段,进行计划的学习。
注:可使用 番茄工作法 来保持持续的专注状态。
不能只记内容主体,无视知识扩充
避免学习只学习表面,学习时系统化的过程,知识点都是相互连接的,和大脑内的各个神经元相互作用类似,如果知识点只是简单的独立存在,那么也很快被大脑遗忘。
串联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,梳理出清晰的链条,也就是以大脑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整理、去理解、复盘,这样便能科学、高效的学习。

注意事项

  • 远离一切干扰源
  • 避免在追求细节上浪费时间
  • 避免学习时演变成发散学习
 
 
 

© jianxiaoBai 2021 - 2024